(?一)兩次土地調查的目的不同
二調:
全面查清土地利用狀況,掌握真實的土地基礎數據,建立和完善土地調查、統計和登記制度,實現土地調查信息的社會化服務,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及國土資源管理的需要。
三調:
在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査成果基礎上,全面細化和完善全國土地利用基礎數據,國家直接掌握翔實準確的全國土地利用現狀和土地資源變化情況,進一步完善土地調查、監測和統計制度,實現成果信息化管理與共享,滿足生文明建設、空間規劃編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宏觀調控、自然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和統一確權登記。
(二)工作路徑不同
相比于第一次全國土地調查、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査工作或將有較大不同。
三調:
“三調”采取國家總體控制的工作路徑,即國家制作并下發調査底圖一一地方細化舉證一一國家在線核實國家審核確認。此路徑明顯區別于“二調”的縣一市一省國家的逐級建設路徑,更能保證數據一致性,保證后期高質量的數據應用及共享服務。隨著經濟發展逐步不再依賴土地及自然資源,以及人們對于環境保護、生態和諧的綠色發展的要求,三次調查中必然會開展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環境保護等各項專題調查,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及國土資源管理的需要。
此外,在二次調査實現信息化基礎上,本次調査將會綜合十年來的土地調查信息建設成果,進一步提升土地資源調査、管理、規劃、利用的信息化水平,實現國士資源信息的社會化服務。
(三)“三調”方式手段多樣化
二調:
由于開展時間較早,受條件限制,大部分是以正攝影像圖為基礎,逐地塊實地調査土地的地類和面積。
三調:
據了解,即將全面開啟的“三調”,包括不動產權籍調查在內,還將啟動包括衛星遙感、信息數據共享平臺、登記實地調查核實等方式的技術手段進行。當前不動產統一登記信息平臺和技術,也將對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提供數據支持。其中所運用的系統建設技術、信息數據共享技術、以及地方政府部門與企業之間的合作經驗,都將是國土資源信息化升級的重要財富。
(四)“三調”技術運用方面
二調:
二次調查正處于空間信息技術廣泛運用的時期,土地內業通過GIS建立數據庫,達到了良好的數據存儲與應用的效果,構建了國土資源管理“一張圖”和綜合監管平臺。建立國家、省、市(地)、縣四級集影像、圖形、地調
三調:
而隨著高分衛星、無人機等遙感測繪技術及應用的逐步成熟,大數據、云計算的興起,各類國土及地理信息服務的產生,三次調查無疑將以更先進的技術以及更完整的工作體系來保證工作的順利開展。
(五)具體任務不同
二調:
農村土地調查
駐地塊實地調查土地的地類、面積和權屬,掌握各類用地的分布和利用狀況,以及國有土地使用權和集體土地所有權狀況。
城鎮土地調查
調查城市、建制鎮內部每宗土地的地類、面積和權屬、掌握每宗土地的位置和利用狀況,以及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狀況。
基本農田調查
依據基本農田劃定和調整資料,將基本農田地塊落實至土地利用,現狀圖上,掌握全國基本農田的數量,分布和保護狀況。
土地調查數據庫及管理系統建設
建立國家、省、市(地)、縣四級集影像、圖形、地類、面積和權屬于一體的土地調查數據庫及管理系統。
三調:
開展土地利用現狀調查
包括農村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和城鎮村內部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查清全國城鄉各類土地的利用狀況。
開展土地權屬調查
將城鎮國有建設用地范圍外已完成的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和國有土地使用權登記成果落實在土地調查成果中,對發生變化的開展補充調查。
開展專項用地調查與評價
包括耕地細化調查,批準未建設的建設用地調查、耕地等別調查評價等。
建設各級土地利用數據庫
包括建立各級土地調查及專項數據庫,建立各級土地調查數據與專項調查數據分析與共享服務平臺。
成果匯總
包括數據匯總、成果分析以及數據成果制作與圖件編制等工作。
(六)兩次土地調查采用的比例尺
二調:
農村土地調查以1:10000比例尺為主,荒漠、沙漠、高寒等地區可采用1:50000比例尺,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城多結合部,可根據需要采用1:2000或1:5000比例尺。
三調:
農村土地利用現狀調查不低于1:5000比例尺,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城鄉結合部,可根據需要采用1:2000或更大比例尺。
城鎮村內部土地利用現狀調查采用1:2000比例尺,對于村莊內部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可放寬到1:5000比例尺。
(七)坐標系統
二調:
坐標系統:農村土地調查采用“1980西安坐標系”城鎮土地調查自行確定。
三調:
坐標系統:采用“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